好料|台灣文化合作社
農村 LV 「茄芷袋」搖身一變成超夯伴手禮

農村 LV 「茄芷袋」搖身一變成超夯伴手禮

Oct 01. 2021

 

 

台灣 LV 「茄芷袋」,深受國際藝術家喜愛

 

印象中,阿嬷會提著綠藍紅條紋的編織袋,到菜市場買菜,也曾在菜市場或柑仔店門口掛著一排色彩繽紛的袋子,太過習以為常,沒人特別提起過它,直到這幾年觀光旅遊盛行,各地的觀光客特別來買台灣特色伴手禮,才知道原來這只阿公阿嬷用的編織袋,叫做「茄芷袋」,讀音「ka-tsì」,綠藍紅條紋也成了台灣的標誌性圖騰,背後有段歷史故事。

我想看看  最代表台灣|飲料袋、買菜籃、海灘袋、購物袋...各種場合都是它的主場!

 


 

源於台南的本土設計

 

茄芷袋的真名叫「葭苴袋」(指蘆葦材質),其中「茄芷」是讀音「ka-tsì」,源於日文「かじや」,是一種編織手法,發源自臺南市後壁區菁寮里,最初的版本是由茳芏(三角藺草)手工編織而成,所以被稱為「草袋仔」,拿來裝菜、水果等農作物。

後來,工業化潮流下,塑膠產業興盛,原本手編的茄芷袋也變成機器量產的尼龍材質,髒了還可以水洗,所以藺草被尼龍材質取代,除了紅、綠、藍網袋是最原始的版本,還有紅黑、橘黃綠和紅白條紋。

 


 

「台灣現代工藝之父」曾改良外銷國際

 

台南藝術家顏水龍,是台灣第一代西洋畫家,也為台灣工藝美術打下深厚基礎,被稱為「台灣現代工藝之父」,他與茄芷袋有很深的淵源。

1945年時,茄芷袋仍是以藺草編織,不過台南當地生產的款式,不適合當一般手袋使用,身為台南人的顏水龍,當時著力於協助改良傳統工藝,看到了茄芷袋的潛力,重新設計後,袋子變得非常可愛,尺寸也改良成適合女生逛街的手袋,深受民眾喜愛,甚至外銷到大連、日本和滿洲等地,讓台灣工藝發揚到國際。

 

 

|台灣現代工藝之父-顏水龍。 圖片來源-台灣文獻館|

 


 

茄芷袋已成為台灣圖騰代表

 

2017年,台灣國慶主視覺將茄芷袋作為創作靈感,以「交織」作為主題,象徵台灣族群融合和多元樣貌,也讓茄芷袋成為台灣圖騰的代表,這幾年日韓觀光客來台,都會買茄芷袋當做伴手禮,它的別稱越來越多「甲子袋」、「台灣LV」等,市場通路從原本柑仔店、五金行和菜市場,擴大到文創市集、網路商店,在各個流行時尚圈、設計品牌也能看見這個台灣圖騰。以前覺得俗氣、老氣的茄芷袋,搖身一變成為支持台灣好物和流行的象徵。

 


 

「茄芷袋」經過80多年的演變,從農村的買菜袋,搖身一變成台灣代表圖騰,非常實用的尼龍材質,防水、耐髒又耐重!

 


 

 

金獅牌茄芷袋 ka-tsì

經典紅藍綠設計,大尺寸(L)可裝A4文件,小尺寸(S)可裝2-3杯飲料,防水材質不易髒,可以水洗,台灣製造